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冬天的飛驒古川照片,凱莉被那包覆著層層白雪的小橋流水景象所吸引,
所以來到高山市,說什麼也要排出時間來到飛驒古川一遊。
飛驒古川只是位於高山市北方的一個小山城,搭乘JR高山本線前往,只需十多分鐘,
但班次相當的少,所以必需事先查好列車班次,才不會等到花兒都謝了。
相當簡樸的車站
可能是因為高山祭的關係,所有的遊客都擁進高山市,飛驒古川的遊客相當稀少,
不過正合凱莉的心意,可以悠閒的逛飛驒古川。
首先來到円光寺 – 從增島城遷移而來的山門
每年的1月15日所舉行的「三寺參拜」,緣起於明治和大正時代,
離鄉前往信州製絲工廠工作的姑娘們,會返鄉盛裝參拜三座寺廟 - 円光寺、真宗寺及本光寺,祈求締結良緣,
而流傳至今,則成為現代女性祈求姻緣的方式。
空無一人的円光寺
享受這難得的寧靜
路邊園藝店,放滿了可愛的小盆栽
飛驒古川最著名的就是瀨戶川及白壁土藏。
戰國時期,金森氏入主高山地區,而金森可重仿效其養父金森長近所建構的高山市,
於1589年,在此建築飛驒地區唯一的平城 - 「增島城」,
以壹之町、貮之町、三之町為中心,發展成如棋盤格狀的城下町,
經今400多年,依然保持當時的街道風貌,四處可見傳統的木造建築,充滿著古色古香的風味。
瀨戶川其是只是一條人工水道,400年前,為開墾新田地而利用增田城的溝水,引出一條渠道並稱為「瀨戶川」。
原本瀨戶川水乾淨到可以洗菜,但到了1960年代,伴隨著經濟高度成長,川水被嚴重污染而髒亂不堪。
居民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,發起了清理河川運動,放養三千多隻鯉魚,希望居民不再往川裡亂丟垃圾。
經過40多年的努力,古川町已成功打造出令人稱羨的優美環境,並獲得日本「故鄉營造大獎」。
瀨戶川裡的錦鯉,在冬天期間會被引渡至越冬池過冬,等到春天時,再放回瀨戶川。
現在的瀨戶川,除了悠遊自在的錦鯉之外,看不到任何的垃圾。
有水嗎? 噗! 我是說風景啦!
流經壹之町的瀨戶川沿岸,就是著名的白壁土藏,也就是白牆土造倉庫的意思。
黑白對比的倉庫,讓瀨戶川有增添了一些古意,也成為飛驒古川最經典的畫面。
踏在石板步道上,欣賞著潺潺流水,享受這優雅寧靜的午後。
也就是這樣的景致,讓僅有16000餘人的飛驒古川,每年吸引上百萬的觀光人潮。
在飛驒古川遇到二位同樣是台灣來的美女背包客,趕快拉來幫偶棉拍照。
吼! 在這裡要遇到遊客可以幫忙照像,還真是不容易捏!
整齊劃一的木造二階民房,讓飛驒古川的街道,保留了最純樸的味道。
為了保留傳統的木造建築,及阻止不當的開發,於1985年,飛驒古川觀光協會設立了「景觀設計賞」,
鼓勵居民在整修房子時,能夠符合古川町傳統的景觀特色。
這樣的美景,可是經過古川居民長時間的努力,才能有現在乾淨的河川。
漫步在這樣優雅的街道上,心情也跟著跳躍了起來。
沒有擁擠的人潮,更可以細細的品味飛驒古川的美。
既然是飛驒地區,當然也有販賣那超級美味的飛驒牛。
屋台藏 – 町內共有10所屋台藏,為了保存貴重的屋台,連濕度都要進行控制。
飛驒古川另一項著名的活動,就是每年4月19、20日所舉行的古川祭。
4月20日的屋台遊行,跟高山市的高山祭一樣的熱鬧,
9台絢爛豪華的屋台齊聚一堂,將傳統美及藝術美,發輝至極至。
古川有二家知名的釀酒廠,其中一家就是「蓬萊」。
在蓬萊的對面,有一家酒經銷商,櫥窗擺滿各式各樣的酒,令人忍不住的想要 – 呼乾啦!
凱莉說到做到,立刻乾了一瓶。 (哈! 擺擺樣子啦!)
連郵局都那米的古色古香。
日本的傳統建築,就是那米的有味道!
連診所都那米的有古味,想必醫生、護士都有一定的年紀了吧!
本光寺 – 三寺參拜的其中之一。
本光寺內古老的大鐘
跨越荒城川的霞橋,橋頭是二個太鼓的裝飾。
夕陽下的霞橋
古味十足的蕎麥麵店
商家前種植的絲瓜
漫步又走回到瀨戶川
貼心的商家,門口備有茶水及小點心,裡面還販賣各式各樣的古川歐咪呀給。
趁著太陽下山之前,回到高山市,品嚐知名的高山拉麵 – 豆天狗。
店家一看到偶棉二個歪國人,立刻拿出英文Menu,並派出店內唯一會說英文的服務生。
不過雖然他講了半天,凱莉還是跟他要了日文Menu,用日文點餐好像還是比較容易些。
寒夜裡,來一碗熱呼呼的拉麵,那真是最幸福的事了! (雖然拉麵的滋味挺普通的)